【再发现】腾冲界头·新庄手抄纸 流传的文化血脉
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手抄纸的制作技艺,也许可以这样说:“树皮先浸泡一天,然后用石灰煮,再用水冲掉可能沾上的任何石灰。然后用木杵研碎,把最细的部分选出来放在一个大桶内用水搅拌成浆。后用一个很细的竹筛浸入树浆,上面就会有白白的一层。接着,把竹筛翻扣在一叠纸上,干了以后,上面的树浆就变成了软白纸,被用来写字。”
所谓手抄纸,其实就是宣纸,宣纸最早产在安徽泾县,因泾县旧属宣州府管辖,故名宣纸。有这样一个段子,1941年,徐悲鸿大师从东南亚取道腾冲归国之时,曾特意买了三卷腾宣,并对一位画者称赞说:腾宣不仅有头宣(宣城纸)种种长处,而且还有一个头宣所没有的好处——作画后别人无法偷揭。
纸在历史的大潮中起起落落,万幸,在腾冲界头,手工造纸还在按古老的方式代代延续。
据当地龙姓家谱记载,界头新庄村的手工抄纸匠人的祖先从湖南迁入,据此推断龙姓先祖将造纸工艺带到新庄村,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纤维原料,就地取材,世代手口相传,沿袭至今。滇西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,使得新庄风调雨顺,无温饱之忧,村民空闲时间较多,因为手工造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进而在当地带动了一股抄纸风潮。
而新庄村手工造纸具体始于何时,没有准确的时间记载。民国《腾冲县志稿》:“清初江西人到腾制造白纸,小西人(指小西观音塘人)学得此艺,凤鸣因产构皮,亦多习此。”这里提到的凤鸣,就是现在新庄村的龙上寨、龙中寨一带。另一种有待考证的说法是,龙姓始祖明代从湖南来滇戍边时就已带来造纸术,以便军政官员处理公务时使用。
近年来新庄村造纸的人家已经越来越少,从原来的两百余户,变成现在的几十户,而维持着日常造纸的,则更是稀少。龙占先与龙得生两家的造纸坊就在一处,两家有亲缘关系,而所造的纸,又分别不同。龙占先的四尺宣洁白如玉,几乎看不到杂质,而龙得生家直接“背”在墙上的手抄纸,大小只有一尺见方,杂质也比四尺宣更多。
刷微信,读杂志。套着看,更有趣。欢迎关注《车与人》官方微信!↓↓↓猛戳下方二维码↓↓↓